你知道這有多難嗎?大概就跟知道一項商品賣不好,有哪些面向需要檢查一樣難。
從奧地利去認識德意志和歐洲,會有獨特的體會,是居德者無法知曉的。在奧港人跟當地人談到這些人物,他們都會對香港認識多一分,知道香港有中西薈萃一面。
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曾在歐洲有深遠影響力,是德意志民族領頭人。然而後來被普魯士戰勝,德意志帝國國力蓋過奧地利。奧地利人多對香港無甚所知,但港奧卻深有淵源。」奧地利人聽過後都會很高興,覺得你由衷欣賞他們。要是奧地利人問到你為何移奧,而不選擇熱門得多的鄰國德國,你大可以說:「我很欣賞德語區的文化和傳統,而學著德文的時候,就發現原來德意志文化不由德國專美,旁邊的奧地利有其一番情趣和品味。
然而在奧地利生活,必須學懂常用的字詞,別人才會視你為他們一分子。這個現在人口只800餘萬的中歐國家,卻曾是中歐霸主,面積幅蓋現在匈牙利、捷克和波蘭不少地區。美中整體實力對比下,美國雖連續兩年拉開與中國的實力差距,但仍無法阻止整體實力自2018年以來,持續在亞洲下滑的趨勢。
東協十國中,僅三國有過半受訪者支持選中國,這三國為印尼、汶萊和馬來西亞。報告提到,中國維持穩定的外交活動,並特別在意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利用雙邊外長互動和多元政治角色,影響中國對外關係。報告也不避諱地表示:「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紀(Sino-centric centeury)的發展,是停滯不前的拜登政府過去兩年對東南亞各方面的投入,確實讓東協國家人民有感。
東協不願在美中間選邊站?民眾較信任美國? 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附屬的東協研究中心(ASEAN Studies Center,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ISEAS),也發表最新的《東南亞國家2023年度調查報告》(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3)。過去五年,美國作為領先的超級大國,一直保持些微卻長期的優勢。
而台灣則以15.2分位居第14名,排在馬來西亞(18分)、越南(17.5分)和紐西蘭(16.8分)之後。雖說中國經濟實力退步,但中國在經濟關係上仍維持一向以來的優勢地位。而僅有6%的人認為在美、中兩國間選擇中立不切實際。此外,平均有47.2%受訪者對美國作為戰略夥伴、提供區域安全的國家有信心。
報告引用理論學家指出,當崛起大國的整體實力分數,接近老牌大國的80%時,就會觸發「權力轉移」(power transition)。報告發現,東協國家受訪者中,平均有39.4%受訪者認為,美國與東南亞的往來有增加。報告指出,2019年至2021年,中國吸引高達2,0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美國軍事、經濟等四項指標領先,外交影響力、經濟關係為中國強項 報告中整體實力前10的國家分別為美國(80.7分)、中國(72.5分)、日本(37.2分)、印度(36.3分)、俄羅斯(31.6分)、澳洲(30.9分)、韓國(29.5分)、新加坡(25.1分)、印尼(19.4)和泰國(18.7分)。
報告也不避諱地表示:「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紀(Sino-centric centeury)的發展,是停滯不前的。在今年的報告中,當東協國家被迫從美、中兩國選邊站時,東協國家受訪者高達61%傾向支持美國,遠高過支持中國的38%。
18.1%希望能尋求第三國以擴大戰略空間和選擇。雖說中國近年在亞洲實力上快速抬頭,但仍持續落後美國,差距並未明顯縮小,甚至有擴大的跡象。
此研究計畫自2018年起,而上次發表為2021年,今年公布的版本則為第5年的年度報告。報告警告,美國與其盟國不應因目前美中之間的差距感到欣慰,因中國在2023年重新開放後,可能幫助它重新取得在亞洲的優勢,包含連接性(connectivity)和地緣優勢(proximity)。然而,在被迫選邊站的情況下,數據顯示東協各國民眾反倒希望選擇美國而非中國。因為不少人認為,東南亞國家在地緣政治上與中國較親近。這項數據跟外界對東南亞與美、中兩國之間的關係印象有所出入。此外,中國對外投資也減少3成左右。
高達45.5%認為東協應強化自身韌性和團結性,以抵抗來自強權的壓力。即便在清零政策的旅行限制下,指標中的外交影響力,中國仍略勝美國一籌。
報告還詢問:「中共二十大結束後和近期地緣政治的發展下,你怎麼看待你的國家與中國之間未來三年的發展?」東協受訪者平均有44.2%認為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保持不變、38.7%認為會強化,而僅17.1%認為會惡化。然而,2020年至2022年以來,中國僅吸引約1200億美元的國外投資。
但在外交影響力、經濟關係上,美國仍遜於中國。除探討中國與東協國家關係外,報告也調查東協國家對美國在東協投入與交往的看法。
上述數據顯示,多數東協國家並不願在美中兩強之間選邊站,不願捲入兩大強權間的競爭,更傾向尋求與第三方強化合作,以多元化戰略選項和對自身的政策更有彈性化。不過,在評估整體實力的八項指標中,美國仍在今年報告中的六項指標取得領先,並在經濟實力這個項目,從中國手中重新要回領先。美中整體實力對比下,美國雖連續兩年拉開與中國的實力差距,但仍無法阻止整體實力自2018年以來,持續在亞洲下滑的趨勢。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近期公布2023年版的「亞洲實力指標」(Asia Power Index),此報告針對26個國家的影響力(外交、國防網路、經濟關係)、資源(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堅韌性、未來資源),綜合上述八項指標評估國家整體實力,並做排名。
東協十國中,僅三國有過半受訪者支持選中國,這三國為印尼、汶萊和馬來西亞。研究顯示,中國在經濟關係上的分數仍以98.3分大幅領先美國的53.7分,顯示出中國在亞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和與各國經貿的重要性仍遠勝於美國。
報告提到,中國維持穩定的外交活動,並特別在意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利用雙邊外長互動和多元政治角色,影響中國對外關係。」 就中國的部分,中國是今年亞洲實力指標中整體實力退步最多的國家,而造成這現象要歸咎中國過去幾年實施的「清零政策」。
報告認為,依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中國將難以在2030年前,在整體實力上超越美國,甚至未來的數十年,中國都不太可能有像美國過去那般的主宰力但就連在精密製造業上,產能都已經不是盈利關鍵了,良率才是。
ChatGPT雖然以高效率和有序的資訊回應驚豔世界,但答案的良率,如果低於檢查答案比逕用答案耗費更多人力的門檻,就還是不成熟產品,QA待加強。無論是正確性還是資訊輸出的方式,不是必須正確到明辨being和Being意義完全不同,就是得要區別女大學生去陪酒,與酒店小姐不放棄高等教育的敘事層序造成的感受差距。現實人生中要坐的冷板凳很足,特地上線去坐很虧。而行銷要求的精度完全不能容忍浪費一絲資源和受眾的注意力。
作者提供 有推薦的使用方式請不吝分享。第二個可貴的價值是相關性。
但我們心裡也清楚,離機器人取代專業文案的距離,不會只在文案潤飾的最後一哩。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ChatGPT回應「AI能否寫出一首好詩」:看來詩人暫時不用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 ChatGPT出現後,寫程式的軟體工程師也開始懷疑人生 ChatGPT實測:哪些文字工作可以請ChatGPT幫忙?它的強項與弱項各是什麼? AI創作時代來臨,寫作、說話、畫圖、做影片樣樣行——職場「大風吹」,人類坐哪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建議採用這個進路: 「我懷疑我的枕邊人在用慢性毒藥殺死我。當產品產能超高的時候,產品是否值得人類的使用時間才是關鍵。
留言0